2020-04-03 08:39:0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农民便可远程遥控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便可实现自动灌溉施肥。这通常在农业实验基地可以见到的场景,如今却被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各地加速了农业生产与数字接轨、更大范围推动春耕智能化的实践。
农业与数字接轨,抢得了农业生产大好“春光”。受疫情冲击,今年农时紧迫,春耕不等人。在此背景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云耕”悄然兴起。在陕西杨凌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区,占地260亩的猕猴桃园区应用了智慧果园控制系统,只需一个人、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实现果园灌溉施肥全覆盖,较传统果园的大水漫灌,省时50%、省工70%、省肥50%、省水70%;在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董家庄村,种粮大户董炳坤利用无人机施肥,不出几天就完成了1300亩小麦的施肥作业,而在以往,他至少要雇20多个人忙上十来天才可完成……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智慧春耕的图景,让科技兴农的火苗越燃越旺。各地迎难而上、开拓思路,既保种植面积,又保粮食产量,牢牢把14亿人的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
农业装上“智慧大脑”,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变革。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在田间地头被广泛普及和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更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一些农民感叹:“过去种田在地上,现在种地在天上。”农业生产由“地上”转为“天上”,其中的“高度”不言而喻,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促进了农作物更好地生长,而更为重要的是革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比如,在一些地方,就积极探索“飞地园区”“农业云”等生产新模式,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乡村发展紧密衔接,无不推动着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与全新变革。
农业拥抱数字,加固脱贫攻坚根基。将科技“新农机”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只是生产手段的进步和调整,而最终目的,是要让农业生产的效率效益实现根本性提升,让农民劳有所得,粮仓堆满、钱包鼓足,让脱贫的成效更加巩固和可持续。不可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云耕”生产的推广和应用还比较有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山区农业生产中的普及面还不够广泛,这也是下步各地在培育“智慧农业土壤”中需要更加重视的任务,让科技发展的“红利”惠及到更多农村地区,持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麦垄风来,智慧活水源源奔涌;稻花香里,现代农业活力四射。特殊之年,“智慧农业”御风而来,农民不下地、不沾泥土,通过手机APP,便可实现阶段性“在线”务农,在田间地埂里打造出一幅幅现代版的“科技兴农图”。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风口”,推广“云耕”生产,可谓正当其时,各地需要牢牢抓住机会,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培育先进产业链、催生更多科技型农民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