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吕凤廷之前一直靠打零工和种地为生。家中妻子身体残疾,不能劳作,看病花费了家中大量积蓄。儿子大学刚毕业,家庭经济压力很大。这几年总共欠下了六七万元的外债,能尽早摆脱困境一直是吕凤廷连做梦都想的事。
这两年随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行动的持续深入,老吕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门路,政府牵头联系;没资金,政府帮忙协调;缺技术,技术人员上门,各级的扶持救助政策像一股清泉滋润了老吕的心田。
识别为贫困户后,妻子享受了残疾补贴,儿子上学初使用国家无息贷款,并获得一次性补助,在校期间优先获得助学金,县住建局帮忙修改了漏水的屋子,于2017年底脱贫。
吕凤廷说起种植黑木耳的经过,是包户干部李红新牵头引的线。商老庄乡副书记李红新走访贫困户中发现老吕家的情况比较困难,就给老吕说:咱们乡里有种植黑木耳的经验和技术,我想法给你协调贷款的事,扶贫政策这边有富民农户贷,木耳场我给你赊一部分去。
商老庄乡当地有一家规模化的菌业养殖公司,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都十分成熟,再加上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一下子点燃了老吕的创业激情。老吕种植了木耳,从菌包下地、灌溉管理到木耳采摘、集中收货,吕凤廷事事亲力亲为,用尽了心思。特别是快到木耳收获的时候,他和妻子干脆把铺盖卷搬进了田间地头的小屋里,看着亲手养殖的木耳一天天成长起来,他脸上的皱纹也慢慢舒展开来。
“一个菌包能产木耳一两二,一亩地一万袋菌包能产到一千二百斤,今年木耳的产量又创了新高,木耳价格虽然低了,但一亩地纯收入还能达到3500元左右。”吕凤廷说。从产量到收益,老吕对黑木耳种植的成效都很满意。
他养殖的木耳已经一年收获六七茬,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了半辈子的吕凤廷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老板,会有这样一份产业。他盘算着再扩大种植规模,还上多年欠下的外债,鼓起腰包过上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老吕种植黑木耳不但使自己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也帮助村里其他贫困户一起增加了收入。木耳丰收的时候,人手不够,他就雇了十几个人帮忙采摘木耳,其中就有七人是贫困户。黑木耳种植解决了大批闲散劳动力的业问题,还给贫困户指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木耳场里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有人问吕凤廷种木耳有什么心得时,他说:长这么大第一次做这么大的产业,我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用心投入了就会有回报,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咱想着怎么脱贫啊,就从这个产业上脱贫。(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伟 张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