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产经报道|预制菜风口可持续性激辩:多SKU培养C端粘性,B端核心在于出餐一致成本更低

   2023-06-20 财经网52980
核心提示:林辰/文预制菜在B端和C端的红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成为当前外出就餐场景恢复后,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从C端看,由于下线城市的人群普遍时间成本更低,讲究便捷的C端预制菜渗透也偏慢。但从人群整体分析,也有能提供

林辰/文

预制菜在B端和C端的红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成为当前外出就餐场景恢复后,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

从C端看,由于下线城市的人群普遍时间成本更低,讲究便捷的C端预制菜渗透也偏慢。但从人群整体分析,也有能提供如同露营在内的特定场景、类似瘦身等功能诉求的多元选择预制菜品牌跑出来。当中关键,即在于通过丰富的SKU类别,帮助用户形成更高频次的预制菜消费习惯。

从B端看,虽然不少从业者承认,总有一些以“勤奋”包揽所有餐饮工序的夫妻老婆店无法替代。但由于提高坪效、减少后厨投入且菜品品质不输现制的利益诱惑,B端预制菜已成为帮中小餐饮连锁品牌突破规模瓶颈、实现出餐品质一致性和标准化的帮手。

时间成本低,C端预制菜下线城市渗透慢,但定制场景、功能性套餐成焦点

近期,京东宣布618期间,京东超市预制菜品类同比增长超100%品牌超20个,其中老字号表现亮眼,全聚德,松鹤楼,丰泽园,知味观,杏花楼,广州酒家等均是同比超3位数增长。

线上新渠道红利还在释放,但已有不少从业者担心,当社交距离限制解除,外出就餐场景恢复,预制菜风口还能继续吗?尤其当趣店预制菜、舌尖英雄预制菜门店等业态沉寂,而预制菜本身的定义和范围尚未完全确定。

在近期举行的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调味品与预制菜分论坛上,凯度消费者指数南区执行总监陈牧凡披露,其从调研统计中发现,用户在今年Q1家外活动需求明显提升,由此带动餐饮收入快速增长,但家外食品饮料仅仅回稳。同时,调味品在今年Q1受益于春节家内烹饪需求保持,1-2月增长6%,但随着家外活动增加,三四月增速放缓至3%和1%。

调味品整体放缓的步伐,无法掩饰当中具体品类各自不同的发展趋势。陈牧凡介绍,从今年Q1的变动趋势看,功能酱油、生抽等还在同比加速正增长,速溶汤、浓汤宝、传统香辛料、冷冻食品、方便面则同比降速正增长。其中,品类间销额转移——饱腹类持续流出,方便食品需求向调味品转移趋势日益显现。

品类背后显示的人群看特征则包括,有孩家庭及空巢家庭的调味品需求还在保持增长,但年轻无孩(包括单身)家庭则于近一段时间显著减少了调味品需求。而后者平常展现的消费特性包括购买均价更高、烹饪热情减弱更追求仪式感、小包装便携不浪费。具体到C端具体产品比较,一人食火锅、小包装鸡精和精细化的凉拌酱油、蒸鱼酱油均增速突出。

对人群需求分层,进而对预制菜调味品进行分类推广,是当前预制菜从业者寻找切口的主要路径。根据华创证券在前述分论坛上展示的PPT,其将预制菜品类划分为C端预制菜、B端预制菜与定制餐调、复合调味料、基础调味品四类。而把这四类产品从上线城市往下线城市放置,就会发现相应的客户密度和产品定价排序从高到低,管理难度和供应链成本则从低到高、渠道掌控从强变弱。

“从需求端看,因为下沉市场人群时间成本更低,个人烹饪成本低。尤其下沉市场的核心人群老龄化程度高,自己有烹饪习惯。他们往往不愿意用钱换时间。所以C端预制菜的消费群体有限。”华创证券食品饮料行业资深分析师彭俊霖谈到,从供给端看,下沉市场的储存运输条件更差,继而也会抬高消费成本。

而作为实际场景中的替代效应,C端预制菜和外卖的比较也不容回避。彭俊霖提到,“从低现城市外卖水平看,实际支付单价均价在30元左右,且外卖以住宅餐食为主,和预制菜有替代效应。所以反推预制菜价格带,应该排除配送人工占外卖定价20-25%水平后,将预制菜定在它的75-80%左右。不过,由于烹饪体验和卫生的溢价,实际两者差不多。只是相比酒楼餐厅,预制菜只有堂食的30-70%价格水平。”

“一直降价的策略是无底的,低价很难做出好产品。” 花花食界创始人兼 CEO陈建华向财经网产经谈到。从该品牌小程序看,走西式预制菜为主的花花食界,单菜在大多处于30-50元价位,海鲜、肉食类主菜在百元左右,一人套餐控制在60元以内,除却个别特殊食材,大部分的礼盒都在五六百元水平,

“品牌尊崇的是性价比优先、成本优先。只是有些套餐有节假日的附加值——比如露营套餐里,收纳盒凳子全部配套提供一体化服务。春节年夜饭套餐则把6口人的大菜配齐加上主食。所以单看食材,我们依旧是用高端食材高端品质做了一个中端价格,也是如此,我们特定场景的产品走量非常快。” 陈建华透露,从日常备餐组合的维度看,花花食界希望通过多口味的品类组合把客单价提升上去、把交付成本降下来。“比如一个冷冻鲜虾饼的交付成本有50%,那四袋一起卖就只有四分之一,能打下20%的价格。”

至于其他预制菜品牌曾经使用的9.9元激进策略,以及创业品牌在初期借大单品模式减少供应链协同复杂度的顾虑,陈建华表示,其认同大单品的概念,但这个策略的终极BUG之一是会面临价格战。

“比如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做酸菜鱼、小龙虾并比价,那食材成本是固定的,价格战最终就会导致品质下滑、产品消亡,企业不赚钱怎么做研发?” 陈建华谈到,从需求端看,无论是家庭还是餐饮场景对预制菜都是多品类需求。“人不可能天天吃意面,中国人餐饮理念一定是多元化组合。B端和C端的多品类多产品是逃不掉的,商业核心是培养用户习惯、粘性和记忆。不能因为你只做一个单品,导致消费频次低,用户过一两个月把你忘了。”

不过,其亦透露,花花食界目前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验证阶段,所以今年产品开发速度会下降。“预制菜未来一定是多品类多产品发展的企业空间更大。当然对创业企业而言,这种方式挑战极大。但这是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是特别容易做的事情,对企业而言也没有太大价值壁垒。” 陈建华提醒,“做企业最怕我有什么,就说服客户接受什么。客户一旦不需要,你就降价。最后客户也不接受你在未来用更高价格销售。”

首年客户消费水平能达到4000元,次年也能超过2000元的咚吃,选择了订阅制减脂预制菜的方向。且翻看咚吃的用户留言,还有不少人反映虽然咚吃餐品品质提升,但价格也有提高。

对此,咚吃创始人俞立德向财经网产经介绍,“作为新品类,我们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定价筛选人群,成为这一类人群最优解决方案。咚吃考虑的是怎么做到比外卖还好吃,哪怕不减肥都愿意吃,那减肥只是顺带的事。在过程中,难以避免前期成本上升,所以也适当调价,但随着后期供应链规模增大,我觉得成本费用能做下去。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策略。”

另据其透露,由于咚吃从第四代产品起推广高蛋白米饭,凭借这个特殊产品,咚吃的用户推荐度从30%一路大幅提升到70%。“过去大健康赛道的品牌总是不断换营销概念,因为用户经常使用了没有效果,对品牌丧失信心。” 俞立德向财经网产经提到,“减肥如果是反人性的那不会成功。因为我们面对的用户并不是健身房的自律人群,我们的对手是‘楼下跑两圈和饿两顿’,但采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只有5%。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足够好吃,与用户日常生活习惯拉平。”

据俞立德介绍,咚吃的用户留存已经达到了3到5年以上。“25-35岁是主要消费力,但这部分人群在减少,渠道又碎片化分流,所以公域很卷,只是我们不怕。” 自称有咚吃80%的用户是在私域下单的俞立德透露,教育成本多的品类不适合销售型平台,更适合口传口的渠道。新品类早期一定要承担教育和供应链建设成本,但目前咚吃的营销费率已从50%降到15%,净利率能达到10%。“如今是人比流量便宜的时代,所以我们并不指望每个咚吃的营养师服务更多的客户——最好一个人一辈子只服务1000个用户,每个用户一年吃两个月咚吃就行了。”

降低人工时间成本,小型连锁餐饮、乡厨、团餐成B端预制菜增量场景

购买频次依然是预制菜企业考察产品的重要依据,无论是C端还是B端。陈建华向财经网产经透露,B端花花食界的产品目前分三类,其中客户每次都下单的热销款占三分之一,客户这次也需要但没有热销快的中销款占四到五成,另外还有20%的菜单型产品属于常规款。“我们目前面向的大部分是B端中小连锁为主的餐饮企业(一个区域2-50家店的品牌)。中小连锁餐饮通常都想开得更大,但遇到了标准化瓶颈,所以我们去特别合适——能帮他们做成本不高于他现制、且口味同样甚至更好的产品。”

“目前中小餐饮、外卖成品较高,需求分散。料理包毛利率一般在20-25%区间,净利率5%,下游客户核心关注点在成本。由于依托渠道优势份额挤占,渠道粘性低,容易陷入价格战。”彭俊霖在调研分析中谈到,B端预制菜和复合调味品,正因为餐饮工业化逻辑往下渗透,其中餐饮连锁化和团餐提供较大增量空间,乡厨场景也在今年表现突出,当中的杠杆平衡点就是人工时间成本。

“周转率越高的业态渗透率越高,目前快餐小吃快于团餐乡宴,后者快于酒店菜。”根据彭俊霖的调研结果,目前下沉市场净菜渗透基本完成,但成品菜渗透极低。而按预制程度分类,将预制菜分为即切、即配、即烹、即热四个类别——预制程度越高的,实际应用场景越少。“B端存在一定的渗透率门槛。一般预制菜品需达到3到4成,否则后厨面积和人员难节约,仅可解决时间便利。另外还尤其要考虑下沉市场劳动力和租金成本不高。”

“连锁餐饮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夫妻老婆店,因为他们不算自己的人工成本。而且勤劳能干型的夫妻老婆店永远替不掉,他们早上起来洗菜,求的是比打工赚的强就行。” 陈建华分析道,“可未来餐厅一定减后厨、重心前倾,提高坪效。比如以前开一百平餐厅要花费100万整体投资,并需要20平以上的后厨面积。但未来因为节省后厨空间、也不需要聘请水平那么高的厨师,你开店只要投资50万就行了。”

在陈建华看来,预制菜未来一定会来,只是形式还没定义好。“麦当劳肯德基有几万家,但并不会因品类一样,消费者就不去。反而因为出餐标准化的预期,大家追着去吃。北京餐饮有25万家,我们理解意义上的也有四五万家,如果我们拿下500家客户就已经很好了,消费者能碰上的概率很低。等客户真的来问门店,为什么你的口味和另一家相似时时,恰恰说明你的生意已经做大了。”

凡文险也提到,其发现像酸菜鱼这样的老品类近一段时间在各地起量很快。但美鑫在给门店供应时,还是会依据不同品牌的特定在菜品上有所区别。而谈及新的增量场景,凡文险则表示,“社交距离限制解除后,乡厨市场爆发最快,农村红白喜事办的特别多,对调味品预制菜影响很大。”

“国内目前约有20万家乡厨企业,规模在3.5-4千亿元。”彭俊霖也在分析中提及,这类场景中通常有乡厨协会等关键人物,需要经销商下沉在群体内部产生口碑。主要产品往往更看重性价比,但品类固定且份额大,包括水饺、丸子、对虾等基础冻品。

而在乡厨、中小餐饮外卖、农贸市场之外,彭俊霖也介绍了团餐商业模式。根据其调研结论,团餐场景格外重视食品安全,产品相对固定,采购计划性强——下沉市场的主要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老年食堂、医院、企业等。

但在二三线城市,“地头蛇”占优,分散度高,地方性团餐企业占到了当地团餐企业数量的9成,经营网点占75%,其中仅经营一两个网点的企业超6成。从团餐百强总部地域分布看,广东占16%、上海占10%、北京占9%。

且从B端特性角度出发,采购者不是最终消费者,核心资源易守难攻,更看重渠道深度绑定。尤其是专业采购市场的大B类,供应商固定、采购周期和结算周期长,货品专一,存在一定的特殊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鼠头鸭脖”事件中卷入的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由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永善餐饮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股58%、42%。虽然涉事学校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该公司解约。但该公司还曾中标了江西当地多个高校的食堂运营项目。

从深圳中快餐饮集团官网看,其在首页提到要“坚守良知食堂,成就心灵学堂”。是一家集高校、中学、医院、企事业单位及写字楼供餐业务为一体的专业团餐综合服务商,并标称自己是高校团餐板块店数最多、最具代表性品牌。核心业务包括团餐综合方案、多元美食方案等。具体餐品开发范围也涵盖了接待餐、病号餐、手术餐等。原料方面则披露旗下食堂采用的食材均为健康高品质食材,只采购一线品牌原材料。并采用中央厨房+细分风味+专业餐线+供应链+智能的专业模式。只是在各类大学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展示页面,已显示暂无相关内容。

结语

“B端仍是复调和预制菜的主流应用场景,但后续会向C端转移。同时,随着规模扩大,B端属性更强的,对企业经营门槛和能力要求更高。”彭俊霖总结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jindi.com/news/show.php?itemid=15489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