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农业是在垂直堆叠层面、垂直倾斜的表面,或在摩天大楼、二手仓库或运输集装箱中种植农作物。
想象一下,你面前这盘蔬菜并非来自田间地头双手沾满泥土的农民,而是在金属与塑料构筑的垂直农业高塔中生长出来的科技结晶,你会是什么反应?
2018年在柏林时,我被当地超市里两三米高、5至6层不等的垂直农业生长柜深深吸引:它们形似超市的冷鲜柜,但坚硬光滑的玻璃壁橱内却没有任何花哨的食物包装,而是冒着幽幽的紫光。
大大小小的香草从每一层的塑料面板之间冒出头来,在冷柜内部的气流循环中身型笔挺地簌簌发抖。偶有像是工作人员的年轻人爬上梯架,把冷柜里成熟的植物摘择出来,整理放置在货架上。
本着朴素的好奇心,我开始了在一家垂直农业公司的实习。
1
“可控”的农业
●公司当天采摘的新鲜香草成了为餐桌贡献味觉层次的常驻点缀,也是拜访朋友时最顺手的伴手礼。
刚刚入职的那一年,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新鲜的讯息和知识,在生产车间、工房、实验室和自己的工位之间打转,渐渐地了解了什么是垂直农业,以及工业设计师在这个系统中的职责。
垂直农业一般使用无土栽培,常见有水培(Hydroponics)和气培(Aeroponics)两种方式,将肥料、氧气以及其他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按照配方注入水中,借助水泵发力,把营养液纵向输送到垂直结构的各个层面。
垂直农业设施则有半封闭和全封闭之分,前者依然会把太阳光照引入其植被的生长环境;后者则是在完全封闭的非自然空间,植物仅仅通过人造光进行光合作用,以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种种参数的精准调配。
我所在的公司主营水培全封闭多层结构式的生长柜,也是对技术要求最高、调控最精确的一类。
●我所在公司的水培蔬菜。
在传统的露地种植中,农民依靠经验和感知与大自然协作来培育作物。而在全封闭的水培生长柜中,植物生长环境的参数是完全量化的,各部门仅仅通过数字来交流彼此的需求:植物科学家给出他们需要的具体参数,工程师和设计师以此为基准,设计并满足这些参数的照明设备、灌溉系统、通风系统等硬件环境。
举个例子,垂直农业生长柜里的作物必须嵌在基底(substrate)中,基底无法自行漂浮在水面上,因此需要我们为其设计托盘和大小合适的凹孔。
●生长柜中的植物根茎处扎连着一根形状规整成柱体状的湿润土质基底(substrate),被细细的根须缠绕篡紧。
凹孔在对植物根须起到包裹保护作用的同时,又要留有容纳根须生长的余裕。它既不能太过狭窄,以便保证根须旺盛的植物在收割时能轻松地连根拔起;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光线的渗透会引起绿藻泛滥、与植物争夺营养。
为了追求完美的的几何型态,我每天蹲守在工房3D打印机前打印模型、测试基底契合度、修改模型、再重新打印模型……如此循环往复,在打火机大小的尺度里调整着每个切面的尺寸,在0.1毫米与0.11毫米之间徘徊。
我不禁感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作物,恐怕不需要这么精细的“伺候”吧?
2
垂直农业:省事还是费事?
垂直农业不占用土地就能生产食物的“奇迹”叙事,实际上建立在一系列复杂且麻烦的流程之上。
垂直农业公司不光为零售商提供种植技术、硬件,还提供操作机器的人工。因此,提高机器的易用性、降低操作时的人工时长,就成了降低成本的关键。
为了把各环节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压缩到最低,一些看似简单的维护超市水培柜的末端流程,如收割叶菜、包装、维护清理货架、记录收成健康状态、清洁生长柜、移栽幼苗等,也必须依靠垂直农业公司提供的手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