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小酥肉年销破百亿”强势登上热搜榜单。据权威媒体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预制菜及小酥肉行业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该年度,小酥肉市场的规模已历史性地跨越百亿元大关,预示着预制小酥肉正引领一股不可小觑的食品消费潮流。
据投融界研究院的深入洞察,小酥肉的火爆不仅体现在销售数字上,更在日常餐饮体验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品尝地道的川菜、湘菜,还是享受烧烤、火锅的欢聚时光,小酥肉总是菜单上的热门之选,且往往是最快送达餐桌的美味佳肴。这一现象背后,是小酥肉这一预制食品作为餐厅高效运营的秘密武器,其普及程度已悄然成为消费者心照不宣的事实,稳固了其在预制菜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预制菜这一概念的兴起,始终伴随着外界的审视与争议。快速便捷的制作流程、相对统一的口味,虽促进了其在餐饮市场的迅速扩张,却也引发了关于食材新鲜度、添加剂使用及营养保留等问题的广泛讨论与批评。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国家标准的出台,消除公众对预制菜的误解,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成为了业内亟需解决的课题。
在FBIF 2024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叮叮懒人菜创始人兼CEO唐万里直言不讳地指出,无论是“预制菜”还是“超加工食品”,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相似的舆论挑战,即在争议中成长。
投融界研究院也持相同观点——预制菜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如202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提升净菜、中 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后杨刘斌,目前专注于预制菜的风味恶变、营养损失以及安全性分析。作为预制菜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和食品安全专家,他强调,公众对预制菜的担忧虽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应将其全盘否定。事实上,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真正的威胁在于非法添加或过量使用。
投融界研究院了解到,华农食品科学团队正致力于多项预制菜相关研究,旨在通过科学手段评估预制菜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及风味保持技术,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这些研究不仅涵盖了传统工艺的优化与再现,还包括了香辛料应用、风味控制、保鲜技术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其实,不光是预制菜,商超里售卖的熟食、零食等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真正危险的是这些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如果把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加到食品里,或者将添加剂超标使用,都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真正“危险”的,从来都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